Menu

琼海市人民医院

Qionghai People's Hospital

海南省东部区域医疗中心

海南医学院附属琼海市人民医院

坚守在“疫情风暴中心”的急诊战士
时间:2023-02-27 16:16:28 点击数:663 字体:

    这是急诊最艰难的时刻。救护车不断呼啸而来,大量合并新冠的重症患者被接二连三地送来。整个抢救室摆满了床位,分诊台前排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

分诊台前排长队

忙碌的抢救室

    医护们隔着防护面屏和口罩,在一片“滴滴滴”的仪器警报声里声嘶力竭地喊:

   “这里需要一台监护仪!

   “谁赶紧过来接一下这病人!

   “吸氧,快点,给她吸上氧!”

   “大家都让一让,请给我们留出空间抢救患者!”

    他们每天都会经历各种突发的抢救场景:一次心肌梗塞引起的胸前剧痛,一场发烧引起的呼吸困难……抢救急危重症患者,接诊大量的发热患者……

    随着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,面对与日俱增的患者,我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,克服重重困难,冲锋战斗一线,携手抗疫,共克时艰。急诊科作为人流量大、抢救和管理工作繁重的“最前锋”科室,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陡增,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在默默坚守着,他们几乎是全力以赴,扛下所有。

各项记录不断被刷新

    急诊是阻挡疫情的第一道“防波堤”,在突发公卫事件中起前哨作用,这次疫情管控放开后,短时间内大量新冠感染人群如潮水般涌入急诊科,各种诊疗记录不断被刷新。

    院前一天最多出诊59趟,几乎是平时的3倍;

    120指挥中心一天最多接听电话334个,接近平时的3倍;

             急门诊高峰期一天就诊360人,是平时的2倍;

    急诊抢救室24小时满床,最多同时收治29名患者,是平时的6倍;

    “每个医护人员都是马不停蹄,病人情况各不一样,各种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,加上患者患病后的恐慌情绪,我们的医护人员都是顶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在一线坚持着。”急诊科护长吴琼玉感慨。

    吴秉鸿医生一天出诊15趟,常常是前一个病人刚处置完,马上就接到出诊电话,忙到没时间吃饭,只能买个面包在出诊途中抓紧时间充饥。出诊到凌晨4-5点天快亮的时候,他说,那会特别累特别困,好想休息,睡一会,但是没办法,还有病人要转运。

    指挥中心组长王辉静说:“这段时间电话多、出诊多,经常院内10辆救护车全部派出后,还会接到出诊任务,这时候我们的接线员只能积极协调,竭尽全力安排好各项出诊任务”。

    120司机范确新说:我们经常从早上8点干到第二天8点,一报回院,电话又响,立马准备出下一趟诊,但是出到后面经常派不出医生、护士,他们不像我们,把病人接回急诊科以后还要做好后续处置,所以开车途中我们都是尽量把车开平稳一些,好让医务人员抽空休息一下。

    龚建忠医生出一个急门诊班最多一次看了80多个病人。从接班开始,他就开始接诊患者,几乎没有挪动过位置,他惊讶地说:当时也不觉得看了这么多病人,反正就一个接一个看,回头看看就诊数据,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。

    一直保持健康的吴斌医生几乎抗下了科室最苦最累的活,经常连续工作48小时没有休息,白天负责出诊,晚上一个人上急门诊班,同时还要兼顾抢救室20多个留观患者其中不乏心衰、呼衰、甚至随时需要心脏按压的患者,上夜班时候一直在接诊病人,抢救室内不时又有病人呼叫,那时候他也只能感慨分身乏术,然后用最快的速度挨个为病人进行处置。

    抢救室责任组长王凤蕊说:这段时间抢救室内经常同时有患者需要抢救,最多的一次是同时在为4位患者抢救,有个中午,竟然有2名病人同时出现心跳骤停,上班这么多年都是头一次遇到这种情况。

带“阳”出诊的龙借帆医生

 

    “每天上班前都要做心理建设,打打鸡血,不然不敢来接这个班”,叶勇组长笑着说。

“非战斗性减员”

    急诊是重症新冠患者最密集的地方,面对无孔不入的新冠病毒,这里不可避免地成了“重灾区”。

       “阳了一大半能克服的都坚持在岗,好几位医护人员连站都站不稳了,可是患者是往常的两三倍,人手不足,没法安排休息急诊科黎天皇组长无奈地说道。

黎天皇组长在接诊患者

 

    急诊科吴挺波医生12月26号开始身体出现不适,嗓子疼,肌肉酸痛,一直带病坚持上班到29号发高烧才不得不休息,“大家比我更辛苦,虽然生病了但都不愿休息。”

    林冠旭医生“阳”后,休息了2天,接着带阳上班2天再次出现发热仍坚持上班。还有李翊梦、王治护士也都是“阳”后发热休息一天,就边打点滴边坚持上班。

林冠旭组长接诊患者

 

    “护士王小帅感染后跟我说,护士长,我还行,能坚持一天算一天,实在撑不住再跟您汇报。”吴琼玉动情地说道。

    “我们不能倒下,我们倒下了病人怎么办?”杨翔护士说,大家不肯停歇都是因为一份责任感。“我们是医护人员,救治病人是我们的天职。” 不管是医生或护士,大家没有一句抱怨,都是互相抢着上。

坚守是无声的誓言

    “环境很困难,但是我们整个团队相当团结。”急诊科主任王光权这样说。

    为了缓解病人就诊压力,急诊科王光权主任、孙乐标副主任、吴琼玉护长、林冠旭组长、叶勇组长、黎天皇组长等人纷纷带头日夜奋战在科室,做好人员分流、病人处置、重症患者监护等工作,护理部王一云科护长更是亲自带病人检查住院。医务人员提前半小时交接班,利用双人上班时间把班内病人看完。当被问到有没有时间吃饭时,大家的答案出乎意料地一致:吃饭?上班时候喝水、上厕所都没有时间,病人实在太多了,医生和护士都是小跑着去处理病情。

护理部科护长王一云在急诊科支援

 

    自早上8点上班后,负责抢救室护理工作的周春妮和同事们片刻没得休息,一直到下午2点,实在饿得不行的周春妮才跑到休息室扒了两口饭,又赶紧回抢救室照顾患者。“大家都一样,王光权主任昨天一直到下班都没吃上午饭,责任组长王凤蕊的午饭是3点多的一个面包。” 周春妮刚说了两句,看到有患者送达又立即赶了过去。

    “到了吃饭的时候,大家迟迟不吃,常常是一天没吃饭没喝一口水,因为想尽快给病人进行救治,减轻患者的痛苦。” 陈皆余回忆道。

输液室没来得及处理的输液管

 

守望相助 坚持就是胜利

       “急诊科病人激增,医务人员工作异常艰辛的状况,院领导看在眼里、疼在心里”,急诊科主任王光权说,“院领导对急诊科的医疗救治工作十分重视,医务科、护理部、总务科也很关心,尽量将院内有限资源向急诊等重点部门倾斜。”“面对病人无法及时收治的情况,我们也很着急,但是也理解医院的难处,最高峰各病区创记录地收治了996名患者,能开放的床位都开了,我们只能自我加压,做好患者监护,及时和病房沟通,尽可能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。”

    在市卫健委的积极协调下,从各卫生院和妇幼保健院抽调急救车辆、司机支援,医院又从眼科、耳鼻喉科、口腔科、康复科、乳甲外科、功能科、体检科等抽调人手支援,为减少患者“压床”,实现“应收尽收”,医院紧急扩容重症病床,从原先的30张迅速增加到100张,所有科室均全面放开收治新冠患者,开放床位从758张紧急增加到1035张,及时分流患者,优先收治急诊病人。

    经历了次新冠冲击波,刚刚上任急诊科主任的王光权感慨万千,他为急诊科这支钢铁之师感到骄傲,为能成为他们的“头儿”感到自豪,这次,急诊人用坚强的意志、奉献的精神、专业的态度扛下了所有。认为可能还会有第波、第波,但冲击度不会超过这次了。

战疫还在继续

他们还在战斗

这个寒冷冬季

致敬急诊战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