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琼海市人民医院

Qionghai People's Hospital

海南省东部区域医疗中心

海南医学院附属琼海市人民医院

如果你以为糖尿病只是吃出来的,那就大错特错了!
时间:2022-05-30 15:44:28 点击数:741 字体:

  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病。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.2%,这个数字百分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不断的上升,甚至可以用”无处不在”来形容糖尿病患者也毫不为过,但关于糖尿病的种种以及背后发生的原因,你真的了解吗?

  是不是现在的你还抱有这种「传统」的想法:

  ——糖尿病是吃糖果吃出来的;

  ——糖尿病是吃甜食吃出来的;

  ——糖尿病是三餐不定时不定量吃出来的等等。

  通过这篇文章,让我们一起看看真正的糖尿病是怎么来的吧。

糖尿病的概述及危害

  按照我们目前最新的2019 WHO(世界卫生组织),糖尿病分型主要有以下几种:

  基于2型糖尿病为目前所有糖尿病类型的主体,且我国该类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,文以常见的2型糖尿病为主进行介绍。

  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全身大血管、微血管病变,累及心脏、肾脏、脑等器官,导致各种严重慢性并发症出现,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、糖尿病肾病、心衰等。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和卒中发生率均较正常人增加2~4 倍。危害极大,预后极差。

糖尿病高危人群

  糖尿病的发生和高危人群有着直接的关系。当然,并不是所有的高危人群都会直接发展为糖尿病,甚至有部分高危人群终生没有发展为糖尿病。

▲糖尿病高危人群

▲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

  注:按照表头的信息来对应相应的数字。

  至少有五成及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的早期没有明显的多饮、多尿、多食、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(简称「三多一少」症状),糖尿病筛查可使这些患者得以早期发现、早期治疗,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效率。

通过上述的高危人群筛查表格,其实可以清楚的看到,「吃」的确是糖尿病发生的一个因素,但吃仅仅只是其中一个小环节。多吃容易导致肥胖,肥胖也会引发机体一系列的负面表现,比如体重指数的增加(BMI)、黑棘皮征、血脂异常需药物调理、诱发PCOS的出现等等。

▲BMI(体重指数)参考表

  注:BMI体重指数计算方式:体重(kg)÷身高2m) 单位:kg/m2

  综合上述关于高危人群的介绍,既然高危人群不一定直接发展为糖尿病,定期监测血糖正常或者轻微升高,甚至没有达到糖尿病的标准,那我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?

  当然不是,这里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:糖尿病前期。

糖尿病前期

  绝大部分慢性疾病的发展其实都是遵循一个规律:由高危人群→亚健康或者前期→逐渐加重,甚至形成慢性疾病,各种诱因诱发慢性疾病急性发作,病情逐步加重。糖尿病也同样遵循上述的一个发展规律:

高危人群→糖尿病前期→糖尿病→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

  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病前的过渡阶段,包括空腹血糖受损(IFG) 、糖耐量受损(IGT) 以及两者的混合状态(IFG+IGT),这其实就是在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高血糖状态。因此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,有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这三种状态,而且糖尿病前期几乎没有症状,绝大部分都是在体检过程中被发现的。

  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可能面临的3种结局:

  1. 进行积极干预,将病情维持在前期阶段;
  2. 积极干预,甚至扭转前期状态,恢复至正常状态;
  3. 逐渐发展成为糖尿病患者。

  这也说明了一点,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并不全发展为糖尿病,甚至有扭转的机会。尽管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展的高危人群筛查项目之一,但这里必须提一点:

即使糖尿病前期距离发展为糖尿病仍有一段距离,但糖尿病前期人群同样需要进行筛查,筛查项目同上述的「糖尿病高危人群」表。

如何筛查

  说完了糖尿病的基本介绍,接着简单概括一下关于筛查这件事。

  对于普通人群来说,糖尿病的筛查主要还是以监测指尖末梢血糖为主,绝大部分人群仅仅只是日常监测指尖末梢血糖后发现数值异常,才进一步于医院完善静脉血浆血糖等相关检查,明确诊断。基于上述,考虑依从性便利性,建议高危人群筛查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采取以下方式明确:

指尖末梢血糖、静脉血浆血糖、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、糖耐量试验(OGTT)

  其中,「指尖末梢血糖、静脉血浆血糖、糖化血红蛋白」可选择任意时间进行,无需强调空腹,即使进食后也可直接进行。而糖耐量试验则需要一定的条件下才可进行,尽管该检查为糖尿病诊断绝对金标准,但其要求较为苛刻,有意愿明确诊断的患者可作为首选考虑。

▲糖尿病诊断标准

  注:指尖末梢血糖监测数值结果无法作为诊断标准,只能作为筛查参考。

如何干预

  如果我是高危人群,或者是糖尿病前期患者,应该怎么做才有可能达到扭转的效果?

  其实干预一直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,是一个讲究持之以恒的事情。上述高危人群筛查项目中,除去无法改变的因素,那么干预这件事,无非就是三个:

运动、饮食和药物

  其实糖尿病前期或者高危人群饮食原则大体讲究主要还是:避免热量溢出或者过剩。整体与糖尿病患者饮食模式区别不大,热量过剩带来的不仅仅是体重上的增长,对于肝脏和胰腺等消化器官也是不小的负担。毕竟胰岛素抵抗也是糖尿病发生的机制之一。

在主食摄入上可以参考如下标准

▲每日主食摄入量参考表

  运动讲究的是循序渐进,即使发现自己是糖尿病前期人群,也大可不必短时间内加大运动量,造成不必要的运动外伤。长期、持久、规律的运动,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运动模式。

  对于超重(BMI≥24kg/m2及以上)及以上的人群,运动更多的意义在于消耗热量,减少体重,减少内脏和皮下脂肪。缓解胰岛素抵抗,降低血糖。一般建议3-6个月内使初始体重至少下降5%,并长期维持在健康水平,每日≥30 分钟中至高强度的体育运动。在体育运动中,更提倡无氧+有氧方式的结合来持续进行。

运动方式及时间如下表

▲运动方式参考表

  关于药物这一方面,若使用也需要建立在生活干预的基础上,且没有明显的效果,可考虑使用;比如实施生活方式干预,6个月后肥胖/超重患者没有达到理想的健康体重;随机血糖和空腹血糖仍处在前期范围,或者是无法严格执行上述生活方式等人群,其实都是可以予以药物进行干预的。目前临床中对于糖尿病前期安全性较为充分的药物有「二甲双胍、阿卡波糖片等」。(注:上述药物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)

  通过适当的干预方法使其血糖逆转为正常,至少是维持在糖尿病前期,从而预防或延缓其进展为糖尿病。还可以避免多器官受到高糖毒性的影响,一定程度上可以免遭受各种并发症的困扰,减少后期治疗过程中高昂的医疗费用支出。(文/张泰胜